為全面貫徹落實“七五”普法規劃👳🏿♂️,深化依法治校活動的開展,進一步引導學生遵法🤘、守法👂、用法,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,浦東新區教育局與司法局聯合開展了“青春啟航 🪇,法律課堂”法律知識進校園活動📺。我校積極響應號召,邀請了劉怡律師為我校學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。
2019年10月26日下午, 劉怡律師來到我校,給高二年級的同學們做了《青春啟航👨👩👧👦,法律課堂》的講座法律講座。
雖然是第二次為我們做有關法律的講座📌,但是半年多過去,大部分的同學都已經忘記了當時所講解的內容🕘,這次的講座具有極大的意義🖕🏼📢,帶給我們這些莘莘學子以深刻的反思。
劉律師首先拋出一個問題,引出了本次講座的第一大內容🕵🏼:法律知識普及。劉律師一邊為我們明確講解法律的分類、對於不同年齡的處罰範圍、責任的類型,並提問聽過講座的同學們是否都還記得🦢,還不時分析身邊的經典案例,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什麽是法🧚♀️。例如校園欺淩事件、平凡的交通事故等。這些事件帶來的慘痛教訓,都是因為對法律的輕視造成的。離開了法律,生活是混亂的🐳,黑暗的,所以法律是底線的規則,也是底線的秩序。
在大家對“法”究竟是什麽有了更具體記憶後,劉律師就將話題轉到了校園欺淩🪰。她從幾個方面講述了“什麽是校園欺淩”👱🏻♀️:第一🧑🏭,校園欺淩發生在學生之間🥦;第二⏯,這種行為是對被害人故意的侵害,同學間簡單的玩鬧,不可算作校園欺淩🙇🏻♀️;校園欺淩一定是以大欺小,以多欺少,以強欺弱💆🏼♀️,並且這種傷害對被害人的精神👨🏿🏭、身體造成危害性的後果👨⚕️,這種後果是極其主觀的感受👨🏼🎨🤕,不僅如此🧿,欺淩的方式多種多樣:既可以是進行肢體傷害,也可以是通過語言進行侮辱,更可以是在網絡中對人進行強烈的言語攻擊。
而對於這種傷害,我們又應該有什麽方式進行自我保護呢🗯?“打贏了進牢房❗️,打輸了進病房👨🏽✈️。”“打回去”的方法和想法絕對是不可以的,這樣不管是贏了還是輸了🎅🏿,結果都是不好的,而對於我們來說🫏,最好的辦法只有用法律保護好自己🪴,緊接著劉律師通過生動的事例🏊🏻♀️,使學生對校園欺淩的罪惡行徑有了認識,也增強了防範意識,讓同學們知道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。
其實校園欺淩並不可怕👰🏽♂️,如果我們和師長好友一起去面對🍡,問題方能迎刃而解。
最後🥇,劉律師用一句強有力的口號“青春起航🏃➡️,法律護航”🙇🏻,來結束這場精彩的講座🧑🏻🦼。同學們,我們被法律保護著🏋️♀️,同時也要遵守法律🫄🏿,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少年。
撰稿人👩:楊櫟文